近年来,在线教育行业迅速发展,在线学习逐渐获得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在线教育是教育服务的重要趋势,正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教授说。据预测,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4330亿元。然而,在线课程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也频频曝出。为促进在线教育健康规范发展,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在线教育首次迎来了新“风口”。

为在线教育注入新动力

从去年起,政府鼓励在线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引导规范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秩序。

2018年1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规定线上培训机构必须公示教师的姓名、照片、教师资格证号以及外籍培训人员的相关信息;今年7月,教育部等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要求线上培训机构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及退费办法,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或3个月的费用;紧接着,教育部等发布《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教育App备案并建立黑名单制度。

从这一系列政策中不难看出,国家越来越重视在线教育,尤其是最新颁布的《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在线教育定位为“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要扩大优质在线教育资源供给,具体包括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在线教育机构,推动学校加大在线教育资源的研发和共享力度等,这对在线教育行业来说无疑是增强了发展的新动力。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指导意见》对促进在线教育的积极、健康发展有很大意义。

从今年“两会”首次将“互联网+教育”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到《指导意见》中提出两大目标,为在线教育确定方向:到2020年,在线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到2022年,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初步构建。“这意味着国家开始实施全面、有质量、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国民教育,终身教育、全面教育由此有了实质意义上的可能。”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龙宝新教授说。

“线上线下融合”是关键

近年来,中国在线教育发展迅猛。据预测,今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

“在线教育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障碍,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李立国表示,在线教育可以成为传统教育的有益补充,让学生和老师在多种场景中开展学习和教学。

去年12月,《中国青年报》关于“一块屏幕改变边远地区教育现状,十几年来共有88人考上清华北大”的报道,引起了广泛讨论。龙宝新认为,健康的在线教育是缓解国家教育资源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教育资源流通不畅等问题的一个良方,有助于不发达地区、偏远地区享有同样优质的国民教育。

近日,华为、腾讯、阿里等15家企业发起智慧教育联合倡议,携手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将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共同推进中国在线教育发展建设。

“在线只是形式,教育才是灵魂。”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曾表示,在线教育发展中存在“重资源建设,轻资源使用”以及教师使用在线教育资源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只重建设不重使用,其结果就是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开发的在线资源被闲置,变成了‘空中楼阁’。”

“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在上课中有意识地使用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这需要一个过程。线上线下互相补充、融合,才能让在线教育的优势得到发挥。”李立国说。

教育是个“慢”行业

“在线教育既需要发展,也需要监管!在线教育应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当前存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因此在线教育产业结构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李立国表示。

“真正优质的在线教育会脱颖而出。”龙宝新说,在国家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政策法规的推动下,在线教育走向“重新洗牌的冷静调整期”,注重师资、课程和品牌的头部企业容易突出重围,赢得市场和资本的青睐。今年以来,新东方在线、跟谁学、网易有道先后上市,哒哒英语、掌门一对一、作业盒子、VIPKID等也宣布完成融资。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多数在线教育企业难以盈利。“教育是一个‘慢’行业,在线教育要想短期内获利不现实。前期需要在人力、产品、技术、营销等方面持续投入,在线教育的盈利周期长、见效慢,但盈利空间大、回报稳定。”李立国坦言。

“慕课是一条成功的探索道路,在线教育取酬方式应该放在附加利润,如广告费、资料费方面,直接学习费用应该降低,确保大规模受众获利。”龙宝新表示。据悉,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慕课已有1.5万门课程,学习人数达2.7亿人次,当前的课程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前列。

回归初心,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在线教育输出的不仅是知识和服务,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本质所秉承的态度和理念,后者决定了教育机构走向何方、能走多远。

海外网 李雪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