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款名叫“55℃杯”的产品火爆朋友圈,据称可以将开水和凉白开在短时间调整到55℃左右,堪称喝水神器。关于其效果如何,此前已经有网友做了体验,现在有知乎网友对55℃杯做了拆解,为我们还原了其真正的原理。

简单来说就是用内胆270mL的水吸收了280mL开水的热量

通过对从官方天猫店买来的杯子进行拆解,该网友得出结论:55℃杯的确没有用廉价的三水合醋酸钠作为导热材料,而是使用了更廉价方式——主体是水作为导热材料,顺便加了<0.5w%的“微米级导热材料颗粒”逗你玩儿。,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了下来。

以下是原文:

【前景提要】

微博上有人指出,55度杯是通过无水醋酸钠储热,根本不值钱。

随后各种网站出现了大量的辟谣信息,声称谣言中的55度杯是假冒的。

同时呼吁要保护知识产权。

辟谣中还提到,55度杯是高科技专利产品,使用相变金属储存热量,技术含量完爆无水醋酸钠20条街。

而通过查询专利,可以看到,正版55度杯的原理应该是:

当然,这个说明非常坑爹。。

例如:“热水降温时,相变金属凝固放热”

科不科学我就不追究了。。

而事实究竟如何呢?

【产品分析】

为了避免买到盗版,我特地到天猫旗舰店购买了正版产品

拿到杯子,我就迫不及待的测了下容量。

如说明书所述,装满接近300mL。

把这些水加热到100°C。

把这些水倒入杯中,votexing一分钟。

温度显示56°C。

倒出热水,倒入室温水(23°C),同样votexing一分钟,温度显示36°C。

到目前为止,和官网提供的信息是基本吻合的。

当然,官网还不止一处提到杯子的工作原理:

相信100个人里起码有99个都舍不得把这个300块钱的高级杯具搞坏吧。

其实我也非常舍不得。

不过本着求知的目的,对微米级传热材料一探究竟,我还是决定拆开这个300块钱的悲剧。

(等等,专利不是说纳米级相变金属么?!!)

【产品验证】

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砸开了这个外壳(图1:007)

魔术锯穿透2mm居然彻底打滑毫无作用。。。

只好换刀片,切了半天发现居然有两层不同塑料。。。是不是都是食品级PP我就不知道了(注意箭头下方那条缝显示有两层材料)。。。

差点想用液氮冷冻然后直接敲碎(cyrofracture)

不过看在保护微米级导热材料的份上没有这么做。。。

我硬是用小刀切开了这近5mm的塑料外壳,本以为能看到微米级导热材料,哪知道。。。

居然。。。

等等,顶部貌似有个奇怪的螺丝。。。

把螺丝下掉。。

结果从里面倒出了270mL以上橙褐色液体!!

(不小心溅到手臂上还导致了暂时性荨麻疹。。。不过冲洗后消去)

(整个55度杯的容积才280mL)

值得注意的是,该液体为悬浊液。。。里面的确充满了微米级颗粒。。。

(如果你不理解啥是微米级颗粒悬浊液。。。其实稀泥加点水也算微米级悬浊液)

经过离心,14mL悬浊液中共离心出

该固体的确属于微米颗粒,不溶于水,不溶于1N盐酸和1N氢氧化钠,不溶于丙酮。

把悬浊液充分搅拌后加热:

该悬浊液加热至102°C左右开始沸腾。

(不要问我什么液体沸点在100度左右。)

(在55度没有观测到任何升温减缓的趋势,悬浊液的温度基本是从23度直线上升到100度。)

悬浮颗粒也没有发生固体到液体的转变。

100度依然是固体。

取200mL悬浊液离心分离固体颗粒。

加热至400°C不分解,脱水后颜色变深。

200mL悬浊液中提取的固体物质质量约0.1g。

【结论】

产品的储热方式只是最最最原始水比热容储热,描述中的相位变化储存热量可以完全忽略。

55度杯的确没有用廉价的三水合醋酸钠作为导热材料,而是使用了更廉价方式——主体是水作为导热材料。

顺便加了<0.5w%的“微米级导热材料颗粒”逗你玩儿。

这个产品彻头彻尾根本没有发生宣传中所说的相位变化储热。

也就是内胆中>270mL的水吸收了杯中280mL开水的热量。

280mL开水降温到56度,温度变化为44度。

吸热约50kJ。

而>270mL,23度的室温微米级导热材料升温到56度,温度变化为33度。

吸热约40kJ

看上去似乎的确少了一点。。。

不过请考虑双层厚重不锈钢内胆以及整个外壁也参与了吸热。

还有请考虑到过程中热量散发。

呵呵呵。

LKK55度杯果然没有使用廉价的无水醋酸钠。

你们高估这个设计了。

我真是太无聊了。。。

PS.

1.别问我是干啥的,我以前是开塔吊的,现在是修水管的。

2.这一定是生产厂家偷工减料造成的,生产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希望LKK和55度杯公司明察秋毫,还消费者一个说法(顺便为上当受骗消费者免费更换良心产品,按照专利使用真正的纳米级固液相位变换金属作为储热材料)。

3.有人问内胆有没有可能是相变金属。这样,在那么多液体面前,内胆只要导热是啥都无所谓了。

4.有人质疑这可能是纳米胶体。首先,官网没说是纳米材料,而专利中纳米材料是用于控制相变金属导热而添加的,和这个屁关系都没有。其次,这个溶液不离心,静置一分钟就沉淀的差不多了,你看着模糊是因为管壁是frosting的。再其次,退一万步说,就算是纳米胶体,相变潜热在那>250mL水面前也屁都不是。。。

5.有人招手模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