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357.6 万份、建成并运营养老服务驿站915家、制发“北京通-养老助残卡”432.4万张……2019年,本市老龄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展望2020年,本市的医疗服务将继续往社区走、往老百姓身边走。

北京市老龄委副主任、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昨日召开的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会议上透露,明年北京拟探索把二级医院以及非公医疗机构的医生纳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中来,以扩大家庭医生覆盖面;计划探索建立一站式多学科门诊,让身患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在一个门诊中享受多个医生的联合诊疗,让老年人看病少跑路;“互联网+护理”的上门服务形式也将从东城、朝阳、石景山扩展到其他区。可以看到,更加多样化、优质化的一系列为老服务将送到老年人的身边、周边和床边。

非公医疗机构和二级医院

拟纳入家庭医生

会上,雷海潮透露了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明年医疗卫生领域关于老龄工作方面的初步设想和安排。雷海潮表示,明年将进一步扩大家庭医生为老年人的签约服务覆盖率。目前本市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已经超过了90%,不过还有一部分人没能纳入进来,明年要进一步发力,扩大覆盖面。

目前,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主要依靠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来开展。雷海潮表示,要做家庭医生签约首先要有可签约的医生,光靠现有的4600个家庭医生团队是不够的,雷海潮介绍了明年拟开展的两个创新举措:“一个是要把非公医疗机构的资源纳入进来,以扩充家庭医生的数量。其次,明年要探索打开二级医院的资源,让二级医院的医生尤其是内科医生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来。这样,我们可签约的医生数量就能大大增加。”

为身患多种慢性病老年人

探索一站式门诊

雷海潮表示,老年人是一个容易罹患多种疾病的群体。今年朝阳医院开设了药师服务门诊,为罹患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提供免费的用药咨询服务,非常受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的欢迎。“我们在设想如何在看病时让老年人少跑路,比如挂一个门诊后,在一个诊室中让患者不动,让医生跑动,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人,探索采用一站式多学科门诊的方式,让老年人在一个门诊中通过多个医生的联合诊疗,解决老年人多个慢性病问题。”

雷海潮进一步解释:“比如,一个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肾功能不全、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需要挂四个科室,而四个诊室跑下来,别说是老年人,就算是中青年跑下来也会精疲力尽。而且按照现在门诊挂号的方式,看这四种病的普通门诊需要挂4个号,去三级医院的普通门诊,医事服务费50元钱,加起来就是200元钱。因此明年我们要探索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提供多学科的联合门诊服务,后期经过探索之后逐步扩大规模,总之要为老年人多想一些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互联网+护理”

服务范围将扩大

雷海潮说,明年还要多提供一些为行动不便的、失能失智老年人的上门服务。一方面要把更多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布局到老百姓生活的社区中,另外一方面,也要提供便捷的上门服务。今年本市已经推出了“互联网+护理”的上门服务,25个项目可在网上点选。目前首先是在东城、朝阳、石景山三个区做了试点,明年将扩展到更多区。

在疫苗接种方面,本市免费为老年人提供流感疫苗和老年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服务,今年已经免费接种150 万人次。雷海潮表示,这两个疫苗对老年人非常关键,秋冬季是容易导致老年人患病的重要节点,一些慢性病也容易发作,而且肺部感染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明年本市将继续做好老年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

明年,本市还将继续推动全市医疗机构适老化改造工作,在老年友善医院创建方面也要以更大的魄力去推进。“老年友善医院不仅仅是设施方面,也包括一些提示用语、标识的字号等细节。”雷海潮说,希望各相关部门能够通过机制化和政策性的努力,为本市老年人提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服务。 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相关新闻

北京率先创建老年友善医院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昨日召开的2019年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明年本市将创新老龄信息科技,发展生物医学传感类可穿戴设备,开发各类诊疗终端和康复治疗设备,搭建社区、家庭健康养老服务平台,提供实时监测、长期跟踪、健康指导、评估咨询等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小娥在昨日的会上总结了2019年本市在老龄服务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在医养结合方面,支持有规模的养老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全市526 家运营的养老机构中,有143 家内设医疗机构或引入医疗机构分支,286 家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书面协议。本市还在全国率先开展老年友善医院创建,并将创建工作扩展到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全市目前已建成71 家。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安宁疗护工作的医疗机构24 家,可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床位647 张,其中19 家已纳入医保定点。

过去一年,本市以居家为基础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2019年新建成养老照料中心20 家,累计建设养老照料中心297 家,其中已运营214 家,覆盖全市三分之二以上街乡镇。新建成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60 家,超额完成市政府为民办实事150 家驿站建设任务,累计建成并运营驿站915 家,完成全市驿站建设规划任务的90%。

2020年,本市将进一步推动老年健康服务精准落地。“我们将深化医养签约合作,合理规划设置有关机构,如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服务驿站等可视情况设置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和养老床位。”王小娥表示,为保障家庭医生团队为签约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将强化签约履约效能。

另外,本市将探索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探索家庭病床取消医保支付底线,给予参与家庭病床舒缓医疗照护的医护人员一定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探索适合首都特色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

科技在为老服务中具有重要作用。明年,本市将创新老龄信息科技,发展生物医学传感类可穿戴设备,开发各类诊疗终端和康复治疗设备。及时掌握老年群体服务需求,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社区、家庭健康养老服务平台,提供实时监测、长期跟踪、健康指导、评估咨询等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也是明年的重点工作。王小娥提到,将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和规划布局,以老年人为中心,合理规划布局,综合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引导城市养老资源向农村辐射。同时,加快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创新。构建农村特殊困难老年群体多元养老扶助体系,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信息档案台账与定期探访制度,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居养老、农村邻里互助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