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湖北仍处于商业活动低谷,但最近一周,湖北包括武汉在内的多个城市商业活跃度都有了快速提高。

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全国平均商业活跃度逐步出现周期性小跳跃上升。截至3月10日,已经恢复到2019年第四季度的67.47%。

虽然湖北仍处于商业活动低谷,但最近一周,湖北包括武汉在内的多个城市商业活跃度都有了快速提高。

3月11日,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称,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和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全省以县域为单位,划分低、中、高风险区,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企业分类分时有条件复工复产,具体行业企业实行灵活动态管理。其中,武汉市春节以来未停工停业的企业可以继续生产;其他企业先按不早于3月20日24时前复工复产。

距离全面修复还有时间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联合清华大学信息研究院“智库2861”项目组发布了一组商业活跃度研究数据,覆盖全国336个城市。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表示,这一研究是通过大数据获取城市白天商业活动人流,对照2019年第四季度同区域的平均商业人口数据,计算得出各城市的商业活跃度。

相较当前的一些复工数据,陈雯认为,这一数据能够更好地监测复产的实际活动或流动人数,以避免复工不复产或少复产带来的数据偏差影响。

数据显示,由于疫情影响,春节期间全国的商业活动近乎停滞,商业活动人口不到年前的10%。随后,从1月31日、2月10日、2月17日、2月24日、3月2日、3月9日,数据阶梯出现了周期性小跳跃上升。3月10日,全国平均商业活跃度已达67.47%。从全国来看,商业活跃度相对较低的是海南、新疆。

截至3月10日,336个城市中,大部分地区的商业活跃度处于较高水平,且空间差异不大,商业较为活跃的城市大多为中小城市。3月10日,商业活跃度排名前十的是汕尾、泉州、徐州、泸州、秦皇岛、通辽、柳州、上饶、葫芦岛和遵义等中小城市。

武汉仍处于商业活动低谷。1月28日武汉的商业活跃度为1.78%,之后一直增长缓慢,至3月6日,武汉的商业活跃度为15.27%。不过,在3月8~9日出现了一次飞跃。截至3月10日,武汉商业活跃度恢复到了去年12月平均水平的30%左右。

不仅是武汉,3月3~10日,湖北其他城市荆州、黄冈、孝感、恩施州、荆门、十堰等的商业活跃度快速恢复。一周内商业活跃度的增加,均超过了19%。

因此,3月3~10日,全国城市商业活跃度增加比例排前十的城市,大多是湖北省内城市,分别为:荆州(23.19%)、黄冈(22.54%)、孝感(21.16%)、恩施州(21.10%)、荆门(20.21%)、十堰(19.79%)、随州(19.44%)、安庆(18.52%)、绍兴(16.40%)、襄阳(16.02%)。

陈雯表示,总体来看,当前城市商业虽然恢复较快,距离全面修复还有一定距离。

外来人口较多城市活跃度受影响

从长三角城市来看,其商业活跃度变化与全国趋势基本同步。3月10日,长三角地区平均商业活跃度为66.75%,略低于全国0.72个百分点。

从3月10日的数据看,长三角地区大部分城市的商业活跃度均处于较高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则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其中宁波、杭州、苏州、台州、温州都属于商业活跃度不高,且基本上处于全国排位之后。上海、南京、合肥的商业活跃度在长三角一直处于相对不高水平。

“一些恢复较慢的城市,大部分为外来人口进入为主的城市。”陈雯说。

全国1000多个主要劳动力输出区县的外出返工人数计算表明,截至2月22日,这些地区只有不到一半的劳动力返回工作地;截至3月7日,至少还有25%的劳动力未返岗。因此,依靠外来劳动力的大城市复工相对中小城市更缓慢。

以上海为例,2019年底上海商业活动人口约为1900万人,商业人口密度为3008人/平方千米,是全国商业活动最为密集的城市。

1月28日,上海商业活跃人口下降89.6%(同期全国下降91%左右),为198万人;2月7日、14日、21日、28日和3月6日商业活跃人口分别恢复到470万、578万、720万、930万和1150万人左右,商业恢复程度达到24.84%、30.28%、37.83%、48.77%和60.3%。

3月10日,上海的商业活跃度上升为66.91%,与之对应的商业活跃人口达到1276.52万人,在全国336个主要城市中位列第二,占当日全国商业活跃人口总量的1.88%,占长三角地区商业活跃人口总量的11.86%。

作者:胥会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