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法兰西共和国建交60周年的高光时刻,为巩固中法两国深厚情谊,建立艺术纽带,互促互进,“互生景观——科技艺术展法国奥普莱奖深圳首展” 已在深圳美术馆(新馆)盛大亮相,此次展览作为深圳美术馆(新馆)开馆展之一,不仅向世界传递了深圳一直以来秉持的“以科技为文化赋能”的理念,为深圳公众普及当代艺术文化,也为打造深圳艺术社群做出了贡献。
《互生景观——科技艺术展法国奥普莱奖深圳首展》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展览得到了法国驻华大使馆的友情支持,并由深圳美术馆、奥普莱奖组委会承办,北京文泽时代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协办。
此次展览将遴选21位来自9个国家(中国、法国、日本、韩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美国、挪威)知名艺术家的18套作品,大多数作品都是首次在中国展出,包括艺术家邱志杰的新作《艺术科技史地图》、保罗·斯科波拉(Paolo Scoppola)《回声之境》、尼克·米德(Nick Verstand)《天际线》以及皮亚 •墨沃尔德(Pia MYrvoLD)《时间机》,展览在深圳美术馆(新馆)1层1、2号展厅15米挑高的空间展出,通过科技、艺术、生态学、数字技术等新兴媒介相互融合、碰撞,形成既能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又能代表审美融合的一次独特观感体验。
展览共分为3个部分,意识的绵延、场域的呼吸和重启 re-set,向大家展现科技新城深圳与当代新媒体艺术的互生景观。艺术家们通过结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创作出能够与观众互动和学习的智能装置。他们将时间、空间和精神领域交织在一起,以感知自我的方式构建出个人的场域。展览获得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届理事会主席范迪安,法国奥普莱奖创始人米歇尔·罗宾(Michèle Robine)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的学术支持,展览主题分为三个单元:意识的绵延,场域的呼吸和重启。
本次展览希望能够揭示并展现这一发现,通过与奥普莱奖组委会和世界各地优秀科技艺术家的合作,继续促进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推动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展览作为首次全球科技艺术在中国的集体亮相,也是奥普莱奖作为中国的长期项目在在深圳的首次展出。在深圳作为展览首站,意味着是对深圳一直秉持的“艺+科”融合理念所带来的艺术活力与时代发展回顾与展望。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互生景观——科技艺术展法国奥普莱奖深圳首展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6日至2024年1月14日
展览地址:深圳美术馆(新馆)
支持单位: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
主办单位: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承办单位:深圳美术馆、奥普莱奖组委会
协办单位:北京文泽时代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策展人: 法国奥普莱奖创始人 米歇尔·罗宾(Michèle Robine)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 邱志杰
【重点作品介绍】
自我杂交-北京京剧脸谱
奥兰
2016
艺术微喷、AR交互程序
100 x 100 cm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奥兰开始探索新技术在艺术中的应用。自我杂交系列创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一直持续到现在。艺术家通过数字摄影和计算机图形编辑软件,将不同文化(美洲原住民、前哥伦比亚、非洲、京剧脸谱)的面孔融合。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艺术家带着京剧脸谱的3D化身在空间中出现并表演杂技。这件作品通过将艺术家个人的脸与其他文化的代表形象相结合,以响应艺术家所提出的“美的标准是多样”的宣言。
光之屏障
泡菜与薯条(孙咪咪,艾略特·伍兹)
2023
综合材料
500 x 370 x 350cm
这段视觉叙事讲述了一个数字形式的旅程。一开始,光穿越了一道 "光障(投影机)",将数字形式从其母体现实的束缚中推向我们塑造的物理世界。然后,它一边探索新发现的物理世界的可能性,一边试图保持自己的数字身份。最后,它再次穿过光障(镜面),进入下一个现实世界。物理装置以高强度呈现,通过短暂的白光投射创造出色彩和对比。光线在空中被操纵,创造出不同的光物体,进一步打开了通往半物质存在模式的大门。
黑色隧道01
马修·施雷伯
2023
紫光灯
尺寸可变
此次展出的作品是马修·施雷伯 根据他的经典作品管道(东京蓝)的系列新作品。一个由灯光构成的通道,艺术家用科技构建一个狭窄的空间,给观众制造一种感官压迫是他意图呈现的效果,每一根灯柱的距离与弧形都是经过精准测算的,观众进入到这个由艺术家前期设计好的具有既定路线的空间,就像进入了一场被设定路线的电子游戏。这件作品致敬了艺术家崇敬的新媒体艺术家丹·弗莱文(Dan Flavin)和先锋艺术家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在创作中,对光与空间的关系的探讨。
虚空环行
斯特凡·蒂德
2023
综合材料
600x400cm
斯特凡·蒂德的作品使用多种媒介和形式,给观众创造出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艺术家将一艘倾覆的小船悬挂在一组沙丘景观中,小船桅杆在沙丘景观中持续的绘画不规则的圆圈,这隐喻了航行状态下船身在海浪上起伏的状态。艺术家通过机械行为和技术手段干预了事物发展的秩序,通过机械和技术将时间可视化,把观众带入一个独特的回忆情节之中。
X光列车
志村姐弟
2008,2023
特殊液晶胶片(黑白X光底片)、铁,电线、电脑、影像
1200x8000mm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兄弟创造了世界上的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在影片中,火车头冲着镜头呼啸而过,当时的观众看了大吃一惊,十分恐慌,以为真会被火车轧死,吓得惊慌四散。火车进站的镜头也象征了电影技术发展的源起。摄影和电影技术革新了艺术创作的发展方向,由描绘现实转变到记录现实, 20世纪30十年代胶片携载声音的技术给当时的大众开启了有声电影的大门,而在20世纪20年代的这个时刻,艺术家们再次将X射线技术的组合进行了改造,X射线技术主要用于医学检查,将艺术融入独特的表达语境。志村姐弟的“X光列车”的目的地不是纪实电影中辽阔的疆域,而是从屏幕外延伸至内心深处的未知领域。
弈战
莫里斯·贝纳永(莫奔)
2021
机械臂、人工智能、交互式艺术装置
尺寸可变
本件作品展示了两个机器人在国际象棋游戏中互相对峙。这里没有人类的参与的互动与情感,相反,两个机器人在与环境中的声音进行互动。这不是一个棋盘游戏,而是一个纯粹的权力游戏。每一步棋的力量都是机器人经过深思熟虑的,从看似无限的选择中迅速计算出来。当我们使用两个通过最好的人工智能开发的机器人进行博弈,那么一个机器人如何赢过另一个。这件作品提出了一个人工智能自出现以来就被广泛探讨的问题,“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自身?”,通过艺术家的诠释与转译,这个问题展现为人工智能与自身的博弈,观众所观看的不仅仅只是一件科技发展之下与艺术结合的作品,而是进一步将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复杂情绪直观地以装置的形式呈现给大众。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