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报显示,今日开始,新一轮冷空气蓄势待发,坐上“降温号”列车,一路呼啸过全国28个省份。这意味着,冬天,正式来临了。
作为冬天的标志。在每一个瑟瑟发抖的冬日里,被大人一层层套上松垮没型、五颜六色又画着各种奇怪图案的秋裤、羊毛裤以及棉裤后,裹得像个粽子,几乎是每个生于80、90后的集体的回忆。
而这几年,秋裤也在不断进行着革新。从“年轻人不穿秋裤”到“购物车里来一条”,今年天猫双11,共售出了秋裤474 万条,同比上升34%。
从欧洲马裤到中国特色
对于秋裤,人们“又爱又恨”。
不久前,秋裤还是被南方人称为“棉毛裤”,是人们心目中“丑”的代名词,是中国特色的“噩梦”。
其实,秋裤并不是“中国特色”,而是最早发源于欧洲。
秋裤的原型原本是男士马裤,最早在15世纪,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就爱穿这种紧身又有弹性的裤子。它也是秋裤以及现代各种打底裤的雏形。
1914年-1918年,各军采购的主要内衣之一是叫做“连衫裤”的东西——这种上下身全包住,手脚腕口都紧收的衣服其实等于是秋衣与秋裤的合体。
然而,连体裤虽然保暖,却有很大的局限性,行动起来并不十分方便。
到了二十世纪初,加拿大一位名叫弗兰克·斯坦菲尔德的议会议员,创造性设计出了上下分体的紧身内衣裤,这就形成了现代的秋裤,并且成为了发明专利。凭借着现代秋裤的发明,他还创办了一家斯坦菲尔德公司,成了百年企业,直到现在还存在着。
传入中国后,人们给秋裤起了十分洋气的名字,chill cool。南方的同学更喜欢叫它,me more cool(棉毛裤),总之就是十分cool。
后来,由于欧洲供暖的普及,秋裤渐渐淡出了市场。所以,在很多人眼中,秋裤和坐月子一样,已然成为了一种中国特色,只有中国人才会穿秋裤。
事实上,在进入中国后,秋裤也经历了很多变化。
以拥有82年历史,中国人的第一套内衣品牌——三枪为例。
1928年,干庭辉在上海开了一个小小的针织厂。这个老板酷爱射击,1937年他在射击比赛中获得三连冠。适逢卢沟桥事变,为了表达保家卫国的决心,干庭辉就向当时的商标局申请 注册“三枪”商标,从此沿用至今。
当时,正好抗日战争爆发,弘扬国货,抵制日货,三枪品牌一炮而红。
解放后,作坊改名为上海针织九厂。现年63岁的三枪(集团)常务副总(头衔)曹春祥,19岁入厂,成为一名纺织工人 。在他印象中,针织九厂和其他纺织厂不同。计划经济体制下,在许多工厂还躺在那里要订单的时候,上海针织九厂专门成立了研发部门,大胆创新求变。
80年代末,由三枪研发的“柔暖棉毛”内衣诞生。舒适保暖,一入市场瞬间售罄。单品销量占全厂的三分之二。生意最好的时候,经销商到厂门口排队,只为这一款,有时候排上一夜都不一定拿得到货。
此后,三枪还率先与莱卡合作,衣服加入弹性纤维,修身时髦,成为中国现代内衣的雏形。中国首款抗菌内衣、中国首款莫代尔内衣,首款发热内衣,都出自“三枪”。
其中,最为轰动的,是由曹春祥主导研发的42支双股闪色棉毛衫。一根白线一根彩线纺出来的布,特别牢固,穿10年都不会坏。“这是当年流行的结婚必备物件,新人都是要买来压箱底的。”曹春祥说。
“新时代”的秋裤
为了能让更多年轻人爱上秋裤,内衣商家们是操碎了心。
东北人把对碎花的执念,贯彻到了秋裤的选择上。男款秋裤在花色的大胆和丰富上,可能仅次于手机壳。椰林海浪,格子迷彩,龙虎豹款秋裤争奇斗艳。
在今天的中国,秋裤还有了一种新的形式,叫做“打底裤”。
这种打底裤,融合了袜子与秋裤的双重功能,兼具塑形防寒等功效。在南方,一条加绒加厚的打底裤,就足以抵御整个冬天的严寒。
天猫服装服饰事业部的打底袜运营小二久一表示,从天猫的数据和商家的反馈来看,现在女生更喜欢买打底袜来替代秋裤,美腿保暖两不误。
目前,在淘宝搜索“秋裤”,一款售价24.9元的南极人女装旗舰店的光腿透色打底,以月销45万条的销量,名列榜首。天猫双11南极人成交同比上升72%;恒源祥成交同比上升56%。花花公子的保暖套装也售出了15.2万套。
更多功能性的黑科技,被赋予了秋裤。淘宝上,有塑形效果的燃脂瘦腿保暖裤、穿了跟没穿一样的光腿神器,由远红外纤维制造的自发热秋裤以及由号称能发电的石墨烯秋裤。
几年前,从不投广告的三枪,选择了年轻代的偶像明星李晨做代言人。和迪士尼等各大品牌平台玩起了跨界合作,还在纽约、东京、首尔等国际大都市设有工作室,专门设计引领潮流一线的内衣款式。
今年9月份,三枪带着最新秋裤登上纽约时装周大舞台,引发了一众惊叹。目前,“三枪”全网年销售额超十亿,且仍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从群嘲、拒穿到真香,秋裤迎来了“新时代”。今年,冷冬刚至,已经有不少网友呼唤秋裤的到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没穿秋裤遇寒流。